大河网讯 3月25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股票代码02007.HK)披露2020年度业绩报告。
2020年,碧桂园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重重压力,集团连同其联合营公司,实现归属于集团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额约5706.6亿元(人民币,下同),合同销售面积约6733万平方米。无论权益销售金额还是销售面积,都继续保持了同比稳步提升。在第三方机构的统计中,碧桂园仍保持全口径销售额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
底气:合同销售金额约5706.6亿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碧桂园及时把握城市轮动复苏机遇,打造适销产品,加大营销力度,推出线上营销等创新措施,实现了规模稳步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706.6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加3.3%;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6733万平方米,较2019年同比增加8%。
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复合增长率达到25%。
现金: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36亿
尽管受2020年初疫情影响,部分项目进度有所放缓,2020年碧桂园仍实现总收入4629亿元,毛利约1009亿元,净利润约541亿元,表现不俗。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24.98分,2020年全年合计每股派息人民币45.53分,全年派息总额占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31%。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36亿元,运营资金充足,有足够的底气从容应对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
稳健:净负债率55.6%
销售增长的同时,碧桂园继续狠抓回款,实现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5193亿元,权益回款率达到91%,已连续5年高于90%,居行业较高水平。
目前,中国房地产调控已进入一城一策、一企一策的精细化管控新阶段,尤其去年8月启动的“三道红线”融资新规,以及今年1月开启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均是对行业融资的颠覆性监管,其目标是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向稳健的优质企业倾斜。
去年以来,碧桂园继续优化资产负债表,优化资本结构,截至2020年末:“净负债率”为55.6%,远低于100%的标准线;“现金短债比”为1.9倍,远高于1.0%的标准值;“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微弱高于70%的指标线。管理层也在发布会上表示,碧桂园整个负债规模会在2021年、2022年逐步下降,有信心在2023年6月30日前达标回绿。
土储:可售资源合计约2.25万亿
2020年全年,碧桂园共获取511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2100亿元。新获取土地中,75%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集团权益可售资源合计约2.25万亿元。充足的土地及现金储备,即便在疫情冲击的2020年,碧桂园的财务盘面仍旧呈现扎实、稳健的风格,抗风险能力极强,为集团持续稳健开展业务提供坚实保障,亦是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殷实家底。
信心:未来三年每年增长10%以上
年报发布会上,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表示,公司有信心未来三年每年录得10%以上的权益销售额增长,并保持各项经营指标同步增长。公开“三年增长”计划,向市场明确传递了龙头房企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而公司强劲的经营状态、持续稳健的财务水平、充足且优质的土地储备、以及强大高效的组织队伍,为碧桂园实现“未来三年年增10%”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行稳致远,追求卓越
飘荡在水面的浮萍是没有竞争力的,但露出海面的岩石深深扎根在海床上,面对汹涌的海浪就会无所畏惧,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用形象的比喻,分享他对成功企业的认识。他认为,成功企业有两个要素:一是守法合规、真正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同;二是从经营管理、人才梯队、经验积累等方方面面深扎根基,能在市场风雨中屹立不倒。
伴随集团的稳健发展,碧桂园河南区域紧跟步伐,践行集团经营管理要求,既有简单逻辑的长期坚持,也有管理思维的突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实施强基行动,专注工程品质,以“客户视角”优化成本,坚决去除无效成本,持续提升成本力,拆除部门的墙降低沟通成本,打造无边界组织,继续助力集团更好发展。
2020年,将注定为世人所铭记,碧桂园在这一年接受挑战亦收获成绩。无论市场规模、经营绩效还是财务表现,都已成为行业之翘楚。2021年,碧桂园以“行稳致远”作为战略指引,在面临市场的剧烈波动之际更显从容;以“全竞提升”作为年度关键词,在周期波动中寻找市场内生规律,探寻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肖雪)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