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 门庭婷)中国气象局检测显示,4月以来,北京花粉颗粒最高达到每千平方毫米1780粒,处于极高水平。多地海棠、樱花等应季花卉绽放,花粉浓度攀升。花粉过敏人群迎来一年较为难熬的时期。每到这个时候,科技住宅就会成为讨论的热点。
其实对于科技住宅而言,阻止花粉进入室内算不上难事。花粉的粒径一般在30-50微米。按照我国最新国家标准(GB/T14295—2019),空气过滤器按效率被划分为粗效、中效、高中效、亚高效四个等级。在额定风量下,粗效过滤器可以对粒径2微米以上的颗粒进行过滤,高中效过滤器对粒径0.5微米以上的过滤效率就能达到70-95%,而亚高效过滤器对粒径0.5微米以上的颗粒的过滤效率则达到95%以上。
一般情况下,住宅新风系统中的空气过滤器多是组合安装,粗效、中效过滤器被用于空气中的花粉、烟尘、粉尘等固体颗粒过滤,高中效、亚高效过滤器被用于气溶胶和PM2.5颗粒过滤,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这也是为什么居住在科技住宅的业主会感觉自己过敏性鼻炎有所缓解、呼吸道疾病少发的原因。
除此之外,对温度、湿度、声音的控制也是科技住宅的优势所在。科技住宅是诸多科技系统的组合概念,除了新风系统,还会有毛细管网系统、隔音降噪系统、能源系统、同层排水系统等。在多种科技的协作下,科技住宅室内的温度可长期稳定在人体适宜的20-26摄氏度,湿度保持在30-70%,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室内也不会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
遗憾的是,经过多年发展,购房者对科技住宅的接受度仍不算高。据媒体对2022年中国居民购房意愿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购房者,考虑购买“科技住宅”;而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科技住宅”是开发商圈钱的噱头,除了智慧家居没有特殊之处;另外两成的人则认为“科技住宅”功能鸡肋,占用住宅面积,华而不实。
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开发商在卧室安个智能窗帘、门上装个密码锁、洗漱台有一面不结雾的镜子,就敢给项目打上“科技住宅”的称号,这也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置业者的信任。
另一方面,墙体厚、管道排布多导致的得房率不高、户型灵活度不够,科技系统后期运营、维护潜在成本高等痛点,也在影响科技住宅的发展。同时,部分城市对地价、房价差值的锁定,一定程度也给科技住宅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仍有开发商在努力解决这些痛点,为购房者打造更适宜生活的科技住宅。一些制约“科技住宅”发展的技术性问题正在被一一解决。比如:可以不用依靠小开窗来保证室内的控温、控湿效果,科技住宅也可以拥有落地窗。恒温恒湿不再不分空间季节,家庭成员可以根据各自需求,控制不同房间的温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室内生态环境。智能产品的应用也已经从室内拓展到了整个社区,已经很少有开发商在室内装几件智慧产品就敢标榜自己是科技住宅了。
而越来越好的居住体验,也让很多住进科技住宅的业主,变身科技住宅的种子用户。以中国金茂、朗诗地产等为代表,在“科技住宅”领域有所建树的开发商也已经在市场有了一批忠实粉丝。
相信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进步的未来,科技住宅项目及有过科技住宅居住体验的人都会越来越多,一场开发商与购房者对科技住宅的“双向奔赴”已近在咫尺。
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