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12月11日,由广东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参建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珠海到江门的车程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三条重要的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
中交路建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匠心铸魂、精工细筑,先后运用海淤地质大直径超百米钻孔桩、变截面墩身钢筋卧拼预制施工工艺,海洋多风环境混凝土控裂、空间曲面大节段钢筋整体吊装技术,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切实提高了施工工效和质量,创造了5天一节塔柱的“黄茅海速度”,束腰形独柱塔模板控制精度,雕刻内实外美的“小蛮腰”造型。
高栏港大桥主墩基础采用群桩结构,共设31根直径3米的超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最大孔深达120米,堪称海上大直径超长基桩施工的“巨无霸”,然而黄茅海海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淤泥层厚,岩层破碎,钻进难度巨大。
中交路建项目团队迎难而上,深入剖析海域地质特点,创新性地采用了大直径旋挖钻机施工工法,自主研发了一套海上超深桩基施工成套技术,通过精准的测量和控制钻进参数,将桩基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6%以内,优化泥浆性能,实时监测孔壁稳定性,防止塌孔和偏孔的发生,实现51根桩全部达到一类桩标准。
高栏港大桥索塔为总高度254.7米的独柱塔,塔柱截面由圆形渐变至圆端形再由圆端形渐变至圆形,素有海上“小蛮腰”之称,塔柱最大直径18米,最小直径8.5米。
在主塔建设过程中,中交路建项目团队克服了大风频发导致高处有效作业时间短的难题,突破了常规技术壁垒,创新了工艺工法将空间曲面独柱塔钢筋整节段“一钩吊”,并实现高空毫米级精准对接,创造了黄茅海索塔拔节生长的“黄茅海速度”。
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项目是珠海、中山、江门三市规划构建“十横十四纵十五加密线”区域高快速路中第九横——香港、澳门至台山(港珠澳大桥及其连接线+洪湾至高栏港高速公路+跨黄茅海通道(远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通车后,对于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精神、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联系,优化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改变过江通道单一的现状,有效促进珠西装备制造业基地集聚,进一步强化横琴自贸区、高栏港与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梁涛)
编辑:林辉 审核 :陈静